江阴武术协会 介绍

江阴武术协会成立于1982年8月11日,被江苏省武术协会评为武术之乡,曾举办各种辅导班辅导,各种武术赛事举办活动。1983年2月举办春节武术公演。1986年6月,由武术协会训练体校武术队。1983年,武术队长贺雪圣与其母姚阿桂分获全国、省优秀辅导员称号。金质奖章获得者,培养出了江苏省武术冠军、亚军、季节培养武术大学生施荣华、黄鸣峰等6名,1985-1987年武术协会与总工会、体委联合举办太极举运动会。职工武术比赛、武术协会发展至今有会员1000多人,下属太极协会会员达5000余人,会员单位达20多家。

江阴地方民间武术介绍
江阴民间徒手、器械武术流传甚早。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,四乡大受践踏,乡民用以强身和自卫的武术活动得到广泛提倡。每于冬春农闲季节,利用场头,空房、祠堂、庙宇,自发组织拳场,师徒相授,苦练拳棒,甩石锁,抓石笋、举石担、打皮沙袋、马鞍石、站梅花桩等。尤以东乡的北国、顾山、长泾、文林、河塘、西乡的申港、西石桥为盛,逢庙会、节场,都会举行刀、枪、剑、棍、钢叉等国术器械爱好者献技,比武打播,促进各门派的交流和提高,顾山民间习武经久不衰,拳术有谭腿、白鹤拳、黑虎拳、杨家将、杨家手、独臂手、百合拳、醉罗堂、醉八仙、猴拳、四门拳等。器械以单双刀、三节棍、、虎头钩、杜龙枪、青龙刀、、大品斧、梅花枪、为主。打拳除闭口拳外,还有开口拳,一面打,一面口唱相应的拳歌。在北国有别开生面的三二七、二八划龙舟船比赛。四处乡民组织“挡船”前来,在船头上表演表演短打拳术、甩火球、石锁、舞单双刀等。武术高手趁船过桥飞起钢叉、船过桥后再接住再舞。往来划行,锣鼓喧天,实际上是个水面国术运动会。因民间习武之勤,是以名家辈出,明清之际有戴俨加、陈震享、陆龙、陆鳖、赵志、缪、马逢元、吴位思、朱婴、殷琏、贡炜、钟维岳、赵荣、章杞等14人取得武进士功名。清嘉庆、道光年间东外河北街的龚闻海及其弟子吴瑶田、闸桥河下诨名“铁脚”王高闸夫,都身怀绝技。清末明初,顾山西陈巷陈维贤曾应聘任上海精武体育会教练。北国许巷许太和精于南拳,属北少林“仁和派”,系国内著名的南拳代表。民国12年(1923)去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、同年担任无锡“国粹体育会”教练,后任常熟公共体育场国术指导员、江阴公共体育场技击部主任,著有(南拳入门),门徒偏布苏南。24年县体育场举行国术表演大会,有青龙大刀、猴拳、、罗家枪、单锏等31种武术表演。36年10月5日,北国王文兆应邀率20余名拳术爱好者赴无锡参加苏、浙、沪国术比赛,受到好评。
传统的武术运动,建国后又有发展。1952年江阴县举行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,项目有摔跤、舞剑、舞刀、劈刺、舞棍等。民间武术在人民公社化一段时间里处于低潮。1964年属上海蔡云龙门的任碧碧来澄传授少林拳。1973年成立江阴工人业余武术队。1974年12月,华西大队党支部为继承民族遗产,培养武术新秀,传授正宗武技,聘请陈惠君为教练,成立小武术队。此后10多年间。该武术队为前至华西大队参观的国内外拉宾献技450多场次,颇负声誉。1976年元旦,在体育场举办县农民武术运动会。以后多次举行武术选拔赛。1977年8月,在吴县木渎举行苏州地区武术比赛,江阴得团体冠军。1978-1982年,江阴体委先后聘请拳师举办太极拳、易筋经、十段锦、练功十八法等7期骨干培训班,培养415人。1982年后,由江阴武术协会辅导长举、形意拳、太极拳、女子剑术、鹰爪拳、少林散打、儿童武术、八卦拳、小罗汉、梅花拳等。1987年,共培训1800多人次。原有民间武术基础较好的地区,以老带新,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保持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