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静,就是要悟出“平心静气”。
1.思想上静
练拳者要除去妄想,排除杂念,做到心中“一无所着,一无所思”。这样,就能做到意志集中,思想为一,心无二用。
2.环境上静
锻炼时,应坚持一早一晚,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。地方清洁卫生,可免于疾病传染;环境僻静,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。这样,才能清心寡欲,去掉轻浮、张狂之气。
总之,我们要在“静”字上下工夫。静下来后,就可以专心思考,细心揣摩。对一招一势的运行,转换、虚实、开合、缠绕等基本要领,才能逐步领悟,姿势趋于正确,较快地纳入太极拳的轨道。久后,自会达到“意之所向,全神贯注”之境。
学慢,对手足部位、定型、运行、上下承接、虚实转换等基本要领就能看的多,听的多,炼的多,领会的地方也就多。学慢,既是反复熟悉、巩固、加深理解的过程;也是反复锻炼、认识、实践、校正的过程。姿势、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,运行就会走上正规而经久不易改变和遗忘。
学的快,手足错乱,运行呆滞,对行气,运转更是茫然,天长日久,姿势谬误,丑态百出,校正起来实在困难,常言:“宁教千遍,不改一招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学的虽慢,可是一遍过手,就能收到基本上趋于正确的定型效果,即使稍有差错,校正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。如果学的快了,招招势势不够真切,差错横生,校正起来,精力和时间不知耗费到如何程度!所以,学的慢,实际是快;学的快,实质是慢,这就是二者的辩证关系。 2.动作运行要慢
在锻炼时,由始至终应该顺从自然,慢慢地运行,不宜于快(但也不宜过慢),形成前后路数不清或上下不接现象。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思想集中,全神贯注,精心去思考、揣摩运行规律,内劲转换,腰脊圆活等。当姿势趋于正确、定型,运行纳入规律后,相对慢而言,也是可以适当变快的。